校园贷市场“退烧” 47家互联网平台退出

                  曾经火热的校园贷如今正在“退烧”。

  法治周刊 讯 据人民网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2月底,全国共有47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有28家平台选择停业关闭网站,有19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白领、蓝领等工薪阶层的贷款业务。

  2013年7月份,国内第一家互联网校园借贷平台出现,随后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瞄准校园,校园贷由此开启了野蛮生长之路。

  从近几年校园贷平台增长趋势来看,2013年校园贷首次进入校园,处于初步探索发展阶段,2014年至2015年校园贷进入高速发展期,特别是2015年开展校园贷业务的互金平台急速增长达到了108家。

  2016年这一现状得到了遏制,校园贷迎来巨大转变。2016年4月份《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出台,监管层开始出手整顿校园贷市场。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明确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整改校园贷问题。随后各地监管层及自律组织也陆续出台当地规范校园贷的政策和相关文件。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互金平台进军校园信贷市场,校园贷得到迅速发展,因行业竞争越发激烈以及校园贷的野蛮生长,越来越多不良平台开始引诱大学生过度消费和诱导学生借新还旧,另外部分平台审批过于宽松,仅凭身份证及学生证即可申请,使原本自控力就较弱的大学生深陷其中。”网贷之家研究员王海梅说。

  不可否认,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对校园金融产品有其现实需求,在公益性助学贷款和奖学金之外,互金平台能够满足大学生一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但是学生群体因为没有持续收入来源,征信意识薄弱,因而需要监管方和各类参与机构疏堵结合,做好政策制定、深入监管和宣传引导。

  据网贷之家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共有74家互金平台开展校园贷业务,主要为消费分期平台和P2P(网络借贷平台)。

上一篇:问诊移动互联短板 “三大瓶颈”卡住技术红
下一篇:4G大战升级,“无限”流量时代来临?
公益视频>>更多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免责声明 | 招聘信息 | 组织机构


地址:北京市广渠门内大街16号环境新闻出版大厦

京ICP备16057544号

频道识别号:011050312012 (发证机关: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4363号